孙涛

您的位置: 首页 >> 教师简介 >> 孙涛 >> 正文

科研成果

发布日期:2016-03-15   作者:    浏览次数:

发表论文

1、《要素禀赋、工资差距与人力资本形成》,《经济研究》2018年第10期。

2、《非正规制度、消费模式和代际交叠模型——东方文化信念中居民消费特征的理论分析》,《经济研究》2005年第4期。

3、《非正规制度影响下中国居民储蓄、消费和代际支持的实证研究》,《经济研究》2010年第S1期。

4、《现代经济学研究的深化与中国经济现实的解释》,《经济研究》200611期(会议综述)。

2019

5《委托代理、激励机制与信托公司治理》,《东岳论丛》2019年第12期

6《连锁董事、信用议价能力与企业双维绩效》,《财经论丛》2019年第11期。

7《需求和供给型信贷配给交互作用下农户福利水平研究》,《农业技术经济》2019年第1期

8《城市首位度、产业协调与金融发展》,《制度经济学研究》2019年第4期。

2018

9、《女性高管是否导致上市公司更加“不务正业”?》,《山东大学学报(哲社版)》2018年第6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9年第1期学术卡片转摘。

10、《渠道信贷约束、非正规金融和农户福利水平——基于广义倾向得分匹配法的分析》,《改革》2018年第10期。

11、《一碗汤的距离:代际养老中合意居住安排的实证研究》,《中国经济问题》2018年第4期。《中国经济问题》编辑部2018年度优秀论文一等奖

12、《璋瓦皆喜 喜意各表——生儿与育女的家庭养老差异研究》,《南方经济》2018年第1期。

13、《通用语的贸易效应:基于中国与OECD国家贸易数据的实证研究》,《世界经济研究》2018年第4期。

14、《生肖偏好的经济解释和现实影响》,《经济学动态》2018年第3期。

15、《语言、制度与后殖民地的增长分岔:一个可能机制的探讨》,《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18年第1期。

16、《语言距离、母语差异与汉语习得:基于语言经济学的实证研究》,《世界汉语教学》2018年第2期。

17、《区域经济韧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新进展》,《制度经济学研究》2018年第3期。

2017

18、《引入文化信念和价值观的经济学研究评述》,《山东大学学报(哲社版)》2017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理论经济学)2017年第8期全文转载。

19《信托公司为什么“刚性兑付”——基于声誉机制的解释》,《财贸经济》2017年第7期。

20、《物质资本主导下人力资本的治理诉求及其实现》,《江海学刊》2017年第2期。

21、《中国新老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异质性及其代际差异》,《制度经济学研究》2017年第3期。

22、《我国雾霾污染空间关联性及其驱动因素分析》,《宏观质量研究》2017年第4期。

23Beliefs and Economic Growth: Cross-National Evidence Based on the World Values Survey”,China Economist 12(3):94-108.

2016

24、《信念与经济增长:基于全球价值观调查的跨国证据》,《世界经济文汇》2016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理论经济学)2017年第3期全文转载。

25、《家庭价值观、人口负担比与国民储蓄——基于全球价值观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世界经济研究》2016年第5期。

26、《家庭观念、人口负担比与居民消费——基于20022014年山东省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山东大学学报(哲社版)》2016年第3期。

27、《语言的经济力量:国民英语能力对中国对外服务贸易的影响》,《国际贸易问题》2016年第8期。

28、《人口依赖率、家庭关系强度和居民消费》,《制度经济学研究》2016年第2

29、《基于“克强指数扩展版”的我国省域经济发展质量分析》,《宏观质量研究》2016年第4期。

30《财政收支结构与产业结构关联研究》,《公共财政研究》2016年第6期。

31、《公共财政视角下养老消费信托问题刍议》,《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6年第6期。《中国党政系列专业期刊》(经济管理专刊)2017年第1期全文转载。

2015

32、《儒家孝道影响下代际支持和养老问题的理论研究》,《山东社会科学》2015年第7期。

33、《‘经济社会学’抑或‘社会经济学’?——刍议经济学和社会学的对视与沟通》,《理论学刊》2015年第9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5年第6期全文转载。

34、《集体合同谈判和劳动力组织的工资效应研究评述》,《劳动经济研究》2015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劳动经济与劳动关系)2016年第4期全文转载。

2014

35、《包容性收入、居民消费和消费理论发展》,《理论学刊》2014年第3期。

2013

36、《人口负担与人口红利的权衡》,《学术月刊》2013年第7期。《光明日报》201389日论点摘编。《红旗文摘》2014年第2期转摘。

37、《当奥利弗·威廉姆森遇到马克·格兰诺维特——论经济学和社会学在企业组织理论上的对视和沟通》,《制度经济学研究》2013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理论经济学)2014年第1期全文转载。

2012

38、《状态依存工资、组织谈判和‘局内人—局外人’模型拓展——‘应急赶工队’的经济学分析》,《现代经济探讨》2012年第9期。《人大复印资料》(劳动经济与劳动关系)2012年第12期全文转载。

39、《建立山东海洋产权交易中心的模式及对策研究》,《山东社会科学》2012年第10期。

40、《中国的‘逆城市化’现象:‘非转农’——基于城乡户籍相对价值变化和推拉理论的分析》,《江海学刊》2012年第3期。

41、《我国居民消费的特征分析》,《领导之友》2012年第1期。

42、《房地产价格、居民消费与经济波动关系研究——基于35个大中城市数据的BEKK模型分析》,《西部金融》2012年第3期。

2011

43、《阿夫纳·格里夫的历史比较制度分析及对中国研究的启示》,《山东社会科学》2011年第9期。

44、《新制度经济学和新经济社会学理论体系比较》,《东岳论丛》2011年第4期。

45、《包容性增长与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发展》,《山东社会科学》2011年第4期。

46、《作为非正规交易组织的家庭:基于风险分担网络模型的理论分析》,《制度经济学研究》2011年第3期。

2010

47、《制度经济学研究方法和内容的新进展》,《光明日报》理论版2010511日。

2009

48、《体制摩擦下的利益集团博弈和新制度的生成》,《山东社会科学》2009年第4期。

49、《埃斯莫格鲁的新政治经济学研究评述》,《理论学刊》2009年第3期。

50《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结构和状态依存特征研究》,《广东社会科学》2009年第2期。《新华文摘》200911期论点摘编,《人大复印资料》(农业经济研究)2009年第6期全文转载。

51《山东农业需升级求变》,《商周刊》2009年第7期。

2008

52、《经济学家和历史学家应该互相学习什么?——论经济史研究中的史学与经济学范式的冲突与协调》,《学术月刊》2008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经济史)2008年第4期全文转载。

2006

53Informal Institutions, Consumption Modes, and Assumption of OLG ModelA Theoretical Analysis on Household Consumption in the Oriental Culture and Belief”,Frontiers of Economics in China (2006) 1: 140152.

2005

54、《历史计量学:经济史学研究的进展》,《文史哲》2005年第5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5年第6期全文转载。

55、《内生制度变迁理论》(译文),《制度经济学研究》20052期。

2004

56、《金融创新与货币政策》,《西安金融》2004年第7期。

57、《2003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和时间序列计量经济学》,《山东社会科学》20043期。

58、《基德兰德和普雷斯科特的主要学术贡献评述》,《山东社会科学》2004年第12

随笔和短文:

1、《脑洞里的感性风暴:谈经济学论文的题目设计》,《经济学家茶座》2017年第4期(总第78辑)。

2、《文化真是“种”出来的吗?——兼论稻麦文化差异的经济社会意蕴》,《经济学家茶座》2019年第2期(总第84辑)。

3、《新石器影响新时期:历史的长期效应重要吗?》,《经济学家茶座》2019年第4期(总第86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