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1、“试论国有资产重组中的政府角色定位”,学士学位论文,山东大学,1998年。指导教师:黄少安教授。0.8万字。
2、“瑞典学派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山东大学,2001。指导教师:黄少安教授。8万字。
3、“利益集团、国家利益与国际贸易政策选择”,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4年。指导教师:张宇燕教授。11.5万字。
学术论文
1、“试论国有资产重组中的政府角色定位”,《山西财经大学学报》,1999年第3期。(CSSCI)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复印中心《工业经济》1999年第11期转载。
2、“试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山东经济》,1999年第5期。
3、“关于中小企业融资两个问题的思考”,《经济师》,2000年第2期,后被收录入《名师点评经济学博士硕士论文60范例》,山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4、“熊彼特的制度经济思想及其与马克思的比较研究”(第二作者,与唐绍欣合),《教学与研究》,2001年第3期。(CSSCI)
5、“奥尔森经济思想述评”,《经济评论》,2002年第5期。(CSSCI)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复印中心《理论经济学》2002年第12期转载。
6、“缪尔达尔的制度经济思想及其比较研究”,《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2年第5期。(CSSCI)
7、“行为经济学和实验经济学的基础”,《经济评论》,2002年第6期。(CSSCI)
8、“关于辽宁省海城市东三道村的调查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2年第6期,第二作者(与时红秀、吕芳、高程合)。(CSSCI)
9、“什么样的市场经济能够带来经济繁荣”,《中国社会科学评论》(香港),2002年第2期。
10、“制度变迁理论与中国经济体制变迁”(第二作者,与黄少安合),见胡家勇主笔:《转型经济学》,安徽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11 “新比较经济学的视角及其比较研究”,《财经问题研究》,2003年第9期;被《理论经济学》2004年第1期全文转载。(CSSCI)
12、“协议合作与国际公地悲剧避免”,《制度经济学研究》,2003年第2期。(CSSCI)
13、“试论中国政府在城市化进程中的作用”,《生产力研究》,2003年第4期。(CSSCI)
14、“制度经济学的三大范式”,见邹东涛主编、李增刚副主编,《新制度经济学与中国》,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
15、“溯因、归纳与演绎”,《山东经济》,2004年第1期。
16、“对‘经济学方法论’的几点思考”,《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被《理论经济学》2004年第9期全文转载。
17、“印度大选:结果何以如此?”,《当代亚太》2004年第8期。(CSSCI)
18、“公共产品与国际组织”,《经济评论》2005年第3期。(CSSCI)
19、“《欧盟宪法条约》表决遭挫的政治经济学含义”,《经济学消息报》2005年7月8日,第2版整版。
20、“中国农村的社区性企业”,《制度经济学研究》2005年第1期,总第7辑,第三作者(与张宇燕、时红秀合)。(CSSCI)
21、“国际货币体系的历史演变与现实困境的政治经济学分析”,《金融教学与研究》2005年第4期。
22、“国际规则变迁与实施机制的经济学分析”,《制度经济学研究》2005年第4期;(CSSCI)
23、“国内政治与贸易政策”,《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5年第5期。
24、“全球公共物品的政治经济学分析”,见高培勇等主编《中国财政经济理论前沿(4)》,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316~337页,第二作者(与张宇燕合作);见《国际前沿问题研究》,当代世界出版社2005年版,第237-261页,第二作者(与张宇燕合作)。
26、“全球公共产品:定义、分类及其供给”,《经济评论》2006年第1期 (CSSCI)
27、“地方政府与辖区企业关系的理论分析”,《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管理科学》2006年第5期全文转载
28、“货币问题的新政治经济学解释”,《金融教学与研究》2006年第5期
29、“现代经济学研究的深化与中国经济现实的解释”,《经济研究》2006年11期。(CSSCI)
30、“中国经济学教学与研究的国际化与本土化”会议综述,《制度经济学研究》2006年第2期(总第12辑)(CSSCI)
31、“2006年度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会议综述,《制度经济学研究》2006年第3期(总第13期)(CSSCI)
32、“低效率均衡是企业尽责的绊脚石”,《经济导报》2006年10月13日,第C4版
33、“发达国家政府规模变化的政治经济学分析”,《当代财经》2007年第5期,第9-13页。(CSSCI)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7年第4期,第139-142页。转载。
34、“强制服务的经济学分析”,《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第一作者。
35、“国际无政府状态下国际制度的实施机制研究”,《国际观察》2008年第2期,第41-45页。(CSSCI)
36、“中国农民保健投入现状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山东大学学报》(哲社版)2008年第4期,第104-112页。第一作者。(CSSCI)
37、“数学在经济学中的运用”,《学术交流》2008年第5期,第85-89页。第二作者。(CSSCI)
38、“国际货币体系:历史·现状与未来”,《西部金融》2008年第5期。
39、“‘撞伤不如撞死’:对交通事故赔偿制度的经济学分析”,《制度经济学研究》2008年第3期(总第21辑),第150-163页。第一作者。(CSSCI)
40、“新政治经济学的学科含义与方法论特征”,《教学与研究》2009年第1期,第47-53页。(CSSCI)
41、“论新政治经济学的学科定位”,《学术月刊》2009年第3期,第72-78页(CSSCI)。
42、“国际贸易新理论与新经济地理学”,《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9年第1期,第27-32页。
43、“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一个新政治经济学的分析”,《西部金融》2009年第5期,第23-24页。第二作者。
44、“权利、权力、自由及其代价”,《文史哲》2009年第4期(CSSCI),第151-158页。《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9年第5期、学术卡片摘录、第180页;被人大复印资料《理论经济学》2009年第10期全文转载,第51-58页。
45、“教育财政支出对基尼系数影响的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财贸经济》2009年第8期(CSSCI),第58-64页。(第一作者,与韩相仪合作)
46、“发展的新政治经济学研究”,《学术研究》2009年第11期(CSSCI),第77-82页。(第一作者,与董丽娃合作)
47、“寻求市场与政府之间的经济治理”,《国际经济评论》2009年第6期(11-12月)(CSSCI),第61-64页。
48、“从双层博弈框架分析一国国际贸易政策的选择”,《中国社会科学报·国际双周刊》2010年2月4日,第15版。
49、“国家利益的概念与实现:一个新政治经济学的思路”,《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0年第4期(CSSCI),第30-38页;以标题“国家利益形成机制新探:基于公共选择理论的分析”,《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0年第11期,压缩转载,3000字。
50、“三峡外迁农村移民生活满意度及影响因素分析”,《制度经济学研究》2010年第3期(总第29辑),(CSSCI)。第169-186页(第一作者)
51、“实施蓝色经济战略需要制度和技术的双重创新”,《理论学刊》2010年第10期,(CSSCI来源扩展),第40-42页(第一作者)
52、“用新政治经济学研究国际关系”,《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7月15日第15版。
53、“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如何与新政治经济学结合”,《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第50-53页(第一作者)。
54、“法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发展与应用”,《经济研究》2011年第8期(CSSCI来源期刊),第155-160页(第一作者,与史宇鹏合作)
55、“政治宪法的经济理论——评《同意的计算:立宪民主的逻辑基础》”,《制度经济学研究》2011年第2期(CSSCI来源集刊),第228-244页(第一作者)
56、“经济学视角的土地征收补偿标准”,《学术月刊》2011年第12期(CSSCI来源期刊),第71-78页
57、“城镇居民消费需求影响因素的排序选择模型分析”,《山东经济》2011年第5期(核心),第33-39页(第一作者,与马庆寅合作)
58、“无政府状态下的产权形成与保护”,《理论学刊》(CSSCI来源扩展)2011年第12期,第48-52页(第二作者,与董丽娃合作)
59、“论土地征收中公共利益的实现”,《理论学刊》(CSSCI来源期刊)2012年第7期,第90-93页(第二作者,与董丽娃合作),被人大复印资料《农业经济研究》2012年第12期全文转载,第90-93页。
60、“学科分工与学科综合——兼论经济学家的职责和经济学的帝国主义”,《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第3期,第52-56页(第二作者,与董丽娃合作)
61、“无政府状态下的国际制度起源与实施机制”,《学习与探索》(CSSCI来源期刊)2012年第10期,第106-111页(第一作者,与董丽娃合作)。
62、“关于‘房价高’和‘房价调控’的几点理论思考”,《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第3期(季刊),第33-37页(独立作者,约稿)。
63、“国际经济关系的双层博弈框架:一个新政治经济学的思路”,《制度经济学研究》(CSSCI)2012年第3期(季刊),第213-231页(独立作者)。
64、“中国外汇储备最优规模的实证研究”,《数量经济研究》2012年第2期(第3卷,第2期),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32-49页(第一作者,与赵擎合作)。
65、“包容性制度与长期经济增长”,《经济社会体制比较》(CSSCI)2013年第1期(总第165期),第21-30页(独立作者)。
66、“全球公共产品供给中的大国角色”,《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9月23日,第A7版(独立作者)。
67、“英语语用水平与中国国际服务贸易: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制度经济学研究》(CSSCI)2013年第3期,第34-54页(第一作者,与赵苗合作)
68、“征地补偿资本化——解决失地农民生活来源的途径探讨”,《财经问题研究》(CSSCI)2013年第12期,第132-137页(独立作者)。
69、“土地征收补偿制度完善:标准问题还是程序问题”,《理论学刊》(CSSCI)2013年第12期,第42-48页(独立作者),被人大复印资料《经济法学、劳动法学》2014年第3期全文转载(第50-57页)。
70、“土地征收中的公共利益:程序、补偿和效率”,《财经问题研究》(CSSCI)2014年第7期,第78-85页(第一作者)。
71、“土地征收中的公共利益:理论分析、国际做法与政策含义”,《理论学刊》(CSSCI)2014年第7期,第89-96页(第一作者)。
72、“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土地权益保障制度的构建”,《制度经济学研究》(CSSCI)2014年第3期,第195-214页(第二作者)。被人大复印资料《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2015年第1期全文转载,第145-154页。
73、“纯农业型土地股份制改革的必要条件探讨”,《学习与探索》(CSSCI)2014年第12期,第100-106页(独立作者);封二作者介绍。
74、“前提、标准和程序:中国土地征收补偿制度完善的方向”,《学术月刊》(CSSCI)2015年第1期,第24-30页(独立作者)。被人大复印资料《体制改革》2015年第5期全文转载,第35-41页。
75、“以城乡等值化实现就地城镇化”,《理论学刊》(CSSCI)2015年第8期,第32-42页(独立作者)。
专著
1、合著(与张宇燕合著,第二作者):《国际经济政治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该书获2012年度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优秀科研成果奖。
2、编著:《新政治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介绍收录于《中国政治学年鉴(2006-2008)》。
3、合著(与张宇燕合著,第二作者):《国际关系的新政治经济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
4、专著:《双层博弈框架下的国际贸易政策选择理论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
5、专著:《经济学其实可以很简单》,山东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30万字。
教材
1、参与撰写:黄少安主编:《国有资产管理概论》,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2、参与撰写:邹东涛主编:《宏观经济与金融分析》,中国言实出版社2002年12月版。
3、参与撰写:邹东涛主编:《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人民出版社2004版。
4、副主编、邹东涛主编:《新制度经济学与中国》,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
5、参与撰写:黄少安主编:《制度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6、主编:《金融危机与中国经济发展》,济南出版社2010年版。
主编或编辑出版论文集:
1、编辑:黄少安、王诚主编:《中国改革与发展:2006年中国青年经济学者论坛文集》,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2、第二主编(与黄少安共同主编):《中国法经济学研究(1983-2002)》,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
3、执行编辑:黄少安、史晋川主编:《中国法经济学研究(2003-2008)》,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
4、执行主编:史晋川、黄少安主编:《中国法经济学研究(2009-2010)》,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
5、执行主编:黄少安、史晋川主编:《中国法经济学研究(2011-2012)》,经济科学出版社2014年版。
发展报告(系列出版物):
1、第二主编(黄少安第一主编)、主要作者:《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报告:2012》,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2、第二主编(黄少安第一主编)、主要作者:《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报告:2013》,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3、第二主编(黄少安第一主编)、主要作者:《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报告:2014》,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4、第二主编(黄少安第一主编)、主要作者:《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报告:2015》,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译著(作)
1、参与翻译、校对:张宇燕等译:《新制度经济学前沿》,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2、奥尔森著:《权力与繁荣》,内部资料。
3、格罗斯曼和赫尔普曼,《利益集团与贸易政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4、奥尔森,《国家的兴衰》,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5、艾尔伯特·赫希曼:《转变参与:私人利益与公共行动》,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6、赫尔普曼和克鲁格曼、:《贸易政策和市场结构》,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7、阿西莫格鲁、罗宾逊:《国家为什么会失败》,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年版。
译文
1、诺思,“政治学的交易成本理论”,《制度经济学研究》2004年第4期,总第6辑。
2、布坎南:“公共选择:一个研究纲领的起源与发展”,见《经济学文献译丛》,2005年第1~2期。
3、波斯纳,“社会规范与法”,见《经济学文献译丛》,2005年第3期。
4、奥尔森等,“治理与增长”,见《经济学文献译丛》,2005年第6期。
5、艾维纳•格雷夫,“制度、历史和发展”,《制度经济学研究》2006年第1期(总第11期)。
6、汤姆•金斯伯格 汤姆•尤伦,“法律与经济发展:我们知道什么?我们不知道什么?”《制度经济学研究》2006年第4期(总第14期)。被收录于高鸿钧等编《法理学阅读文献》,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7、奥尔森:“关于政府结构的更一般理论”,《经济学文献译丛》2007年第3期
8、斯蒂芬·莫里斯 申铉松,“公共信息的社会价值”,《制度经济学研究》2007年第2期(总第16辑)
9、马丁·C. 麦圭尔 曼瑟·奥尔森,“独裁和多数票规则的经济学:看不见的手与权力的运用”,《制度经济学研究》2007年第4期(总第18辑)。
10、奥尔森等,“契约密集型货币:契约实施、产权和经济绩效”,《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9年第1期,第13-22页。(CSSCI)
11、劳拉·纽曼、理查德·考兰德,“使法律运转起来:实施的挑战”,《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9年第2期,第1-7页。(CSSCI)
12、奥尔森等,“市场动员的资本”,《经济学文献译丛》2008年第3期(总第31期)
13、克拉格、奥尔森等,“独裁制和民主制下的产权与契约权”,《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9年第5期,第123-131页。(CSSCI)
14、劳拉·纽曼、理查德·考兰德,“使法律运转起来:实施的挑战”,俞可平主编:《中国政府创新蓝皮书·科学发展观与政府创新》,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版,第384-409页。
15、曼瑟·奥尔森等,“收入的边际效用不提高:借入、借出和弗里德曼-萨维奇投机”,《经济学文献译丛》2009年第2期,第7-12、65页。
书评
1、Mancur Olson, "Power and Prosperity: Outgrowing Communist and Capitalist Dictatorships”,《二十一世纪》(香港),2003年2月号。
2、“新制度经济学的范围和主题”,《制度经济学研究》第I卷,山东大学经济研究中心、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
3、“《新制度经济学前沿》评介”,《中国社会科学评论》(香港),2003年第2期。
4、“利益集团如何影响政策选择?”,《制度经济学研究》,2004年第2期(总第4辑)。
5、“儿童经济学教育的有益尝试——对董新兴《小书包里的经济学》评价”,《经济学家茶座》2009年第1期(总第39辑)。
6、“‘俗世哲学家’:历史、哲学与经济学”,《经济观察报》2015年11月30日第33版。
经济学短文与时评短文
1、“谁是被教育边缘化的人”,《经济学消息报》,2001年12月7日,第4版。
2、“承包地上的坟墓”,《经济学消息报》,2002年5月10日,第3版。
3、“农民种地,谁说了算”,《经济学消息报》,2002年10月14日,第2版。
4、“这里的帮工为何不偷懒”,《经济学消息报》,2002年11月8日,第2版;收录于高小勇主编《经济学帝国主义》(第6卷),朝华出版社,2005年版。
5、“拖车中的租金”,《经济学消息报》,2002年12月13日,第2版;收录于高小勇主编《经济学帝国主义》(第5卷),朝华出版社,2005年版。
6、“二十一克平信悬疑”,《经济学消息报》,2003年1月24日,第1版。
7、“农家狗的户口费用”,《经济学消息报》,2003年6月13日,第3版。
8、“有感于晏子改规则”,《经济学消息报》,2003年7月11日,第5版。
9、“评‘天价葡萄案’”,《经济学消息报》,2003年9月5日,第1版;收录于高小勇主编《经济学帝国主义》(第4卷),朝华出版社,2005年版。
10、“另类拍卖:先报名后出价”,《经济学消息报》,2003年11月14日,第7版;收录于高小勇主编《经济学帝国主义》(第2卷),朝华出版社,2005年版。
11、“‘干部文凭’几时休?”,《经济学家茶座》,2004年第3期(总第15辑),
12、“博士租房在北京”,《经济学消息报》,2004年7月16日,第8版;收录于高小勇主编《经济学帝国主义》(第1卷),朝华出版社,2005年版。
13、“当署名顺序有了价值”,《经济学消息报》,2004年7月2日,第7版。
14、“‘公务员窗口’的可能代价”,《经济学消息报》,2004年7月30日,第7版。
15、“国家图书馆的‘高门槛’与‘高收费’”,《经济学消息报》2005年6月10日,第6版。
16、“我们真得需要多张银行卡吗?”,《经济学消息报》,2005年7月29日,第5版。
17、“高校在引进与造就人才之间选择”,《经济学家茶座》,2005年第2期,总第20辑。
18、“当高校互访成为惯例”,《经济学消息报》,2005年8月5日,第5版。
19、“‘枪手’背后的制度分析”,《经济学消息报》,2005年9月2日,第2版。
20、“计算机病毒的‘社会成本’”,《经济学消息报》2005年11月4日,第7版。
21、“利益集团视角下的‘驻京办’”,《经济学消息报》,2005年12月9日,第1版。
22、“红绿灯的效率分析”,《经济学消息报》,2005年12月30日,第6版。
23、“语言中的经济学”,《经济学家茶座》,2005年第3期,总第21辑。
24、“集中供暖体制的效率损失”,《经济学消息报》,2006年1月20日,第6版。
25、“由防盗网引起的邻里纠纷”,《经济学消息报》2006年11月10日,第6版。
26、“虐猫、宠物之扰与生态平衡”,《经济学消息报》2007年2月2日第7版。
27、“从效率视角看农村基层的贿选”,《经济学消息报》2007年1月26日第3版
28、“‘强制服务’的利益动机与消费者伤害”,《经济学消息报》2007年1月5日,第7版。
29、“改革要给群众带来实际利益”,《齐鲁晚报》2008年10月7日第A21版。
30、“简体字与繁体字:经济学视角的分析”,《经济学家茶座》2009年第2期(总第40辑)。
31、“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经济学家茶座》2009年第3期(总第41辑)
32、“经济学其实可以很简单”,《经济学家茶座》2010年第4期(总第48辑)
33、“‘堵车’的社会成本问题”,《经济学家茶座》2010年第6期(总第50辑)
34、“大学生农民工不是不正常的现象”,《经济学家茶座》2011年第2期(总第52辑)
35、“全球滞胀下的中国经济”,《香港信报》2011年9月3日/4日第17版。
36、“学术质量:集刊生存之本”,《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10月13日第14版。
37、“‘娶男人’:一种特殊婚姻形式的起源与发展”,《经济学家茶座》2011年总第53辑
38、“网络语言:存还是废”,《经济学家茶座》2011年第4期,总第54辑
39、“生活中的语言经济学:四个案例”,《经济学家茶座》2012年第1期,总第55辑。
40、“《经济学其实可以很简单》自序”,《经济学家茶座》2012年第3期,总第57辑。
41、“‘免费乘车卡’:既没效率也不公平”,《经济学家茶座》2012年第4期,总第58辑。
42、“习俗是被解释的还是被执行的?”,《经济学家茶座》2013年第1期,总第59辑。
43、“中国农村的‘空心化’与村庄规模的‘扩大’:对农村宅基地大量闲置现象的思考”,《经济学家茶座》2013年第3期,总第61辑。
44、“土地征收补偿:几个经典案例及分析”,《经济学家茶座》2014年第1期,总第63辑。
45、“以城乡等值化实现就地城镇化”,《经济学家茶座》2014年第2期,总第64辑。
会议论文
1、“协议合作与国际公地悲剧避免”,2003年(第一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大会发言,山东济南:山东大学;2003年5月
2、“中国农村的社区型企业”,2002年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大会发言,浙江杭州:浙江大学,2002年9月
3、“撞伤不如撞死:对交通事故赔偿制度的经济学分析”,2007年中国法经济学论坛,广州:中山大学;2007年6月
4、“计算机病毒的社会成本问题”,2008年中国法经济学论坛,杭州:浙江大学,2008年6月
5、“发展的新政治经济学研究”,2009年中国青年经济学联谊会(YES),广州:中山大学岭南学院,2009年6月
6、“三峡外迁农村移民生活满意度及影响因素分析”,2009年中国法经济学论坛,长春:吉林财经大学,2009年7月
7、“教育财政支出对基尼系数影响的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2009年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河南开封:河南大学,2009年10月
8、、《简体字与繁体字:经济学视角的分析》,首届中国语言经济学论坛,山东大学,2009年11月
9、《国家利益概念:一个新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思路》,2010年国际制度经济学研讨会,山东大学,2010年4月17-18日;小组发言
10、“对《中国经济学》的看法和体会”:《中国经济学(2008)》评议讨论会,天则经济研究所主办,北京,2010年5月30日,发言
11、《城镇居民消费需求影响因素的排序选择模型分析》,第十届(2010)中国青年经济学者论坛,西安交通大学,2010年9月25-26日;小组发言(第一作者,第二作者参加会议)
12、《无政府状态下的国际制度起源与实施机制研究》,2010年度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浙江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10月16-17;入选小组发言(未能参加)
13、《无政府状态下的国际制度起源与实施机制研究》,首届国际政治经济学论坛:国际政治经济学与中国;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主办;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2010年10月22日;大会发言
14、《无政府状态下的产权形成与保护:简论中国海洋权益维护》,2010(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广州:广东商学院,2010年11月27-28日,小组发言论文
15、《制度比较与选择理论的比较与综合》,《经济社会体制比较》创刊二十五周年暨首届比较工作坊,北京:中央编译局,2010年12月10日,大会发言论文
16、《无政府状态下的产权形成与保护:简论中国海洋权益维护》,2010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与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学术交流,2010年12月18日,小组发言论文
17、《计算机病毒:寻租理论视角的分析》,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北京:中央财经大学,2011年6月18-19日,小组发言论文
18、《国际关系的双层博弈框架:一个新政治经济学的思路》,“权力经济和制度经济的理论与方法”学术研讨会,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和吉林大学数量经济研究中心联合主办,山东济南:山东大学,2011年7月16-17日。
19、《国际关系的双层博弈框架:一个新政治经济学的思路》,2011年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筹委会和福建农林大学联合主办,小组讨论,福建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10月27-28日
20、《土地征收中的公共利益:公共选择视角的解释》,2011年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筹委会和福建农林大学联合主办,小组讨论,福建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10月27-28日
21、《生活中的语言经济学:四个案例》,第二届中国语言经济学论坛,小组讨论,山东济南:山东大学,2011年10月29日
22、《计算机病毒的制作和传播行为:法经济学的研究》,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重庆:西南政法大学,2012年6月23-24日,小组发言,小组主持人
23、《中国外汇储备最优规模的实证研究——基于改进的动态优化模型》,第十二届中国青年经济学者论坛,天津:南开大学,2012年9月22-23日,小组发言与评议。
24、《包容性制度与长期经济增长》,2012年度(第五届)中国演化经济学年会,济南:山东大学,2012年10月27-28日,小组主持人,小组发言
25、《包容性制度与长期经济增长》,2012年度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济南:山东大学,2012年11月17-18日,小组发言,小组评议人
26、“土地征收补偿标准完善:程序问题还是标准问题?”,2013年中国法经济学论坛,济南:山东大学,2013年6月29日至30日,小组发言
27、“英语语用水平与中国国际服务贸易: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2013年度(第四届)中国语言经济学论坛,济南:山东大学,2013年7月20日,发言论文
28、“征地补偿资本化:解决失地农民长期生活来源的途径探讨”,2013年度(第十三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重庆:西南政法大学,2013年11月13-15日,小组发言和讨论,小组主持人
29、“土地征收中的公共利益:程序、补偿和效率”,2014年中国法经济学论坛,杭州:浙江大学,2014年6月28-29日,小组发言和讨论
30、“企业家、专业化产品与市场:纯农业型土地股份制改革的必要条件”,2014年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北京: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2014年12月13-14日,小组发言和讨论,小组主持人
31、“以城乡等值化实现就地城镇化”,2015年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杭州:浙江大学,2015年11月
32、“海洋封闭还是海洋自由”,2015年中国法经济学论坛,福州:福州大学,2015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