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副研究员郎旭与荷兰蒂尔堡大学Eric van Damme教授合作论文Two-person Bargaining when the Disagreement Point is Private Information发表于Games and Economic Behavior,二人为共同一作,这是经济研究院理论与实验经济学团队在博弈理论领域的又一重要研究成果。Games and Economic Behavior是博弈论领域的国际顶级期刊,专注于博弈论及其在经济学和其他社会科学中的应用。

该文运用公理化方法对带不完全信息分歧点的纳什谈判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了当谈判者的分歧点收益存在统计相关性时,分歧点的私人信息对合作结果的潜在影响。在模型构建上,论文在经典两人纳什谈判框架下进行了最小限度的改动:假设分歧点收益是分布在较小区间内的私人信息,同时保留了“合作具有帕累托有效性是共同知识”这一基本假设。
该文首先分析了非转移效用博弈。研究发现(1)当帕累托边界为线性时,任何帕累托有效的分配机制都不依赖于分歧点的信息。这一结论不仅适用于分歧点满足统计正相关或独立性的情形,还适用于分歧点满足负相关和强负相关的情形。(2)当帕累托边界为非线性且关于分歧点的信息比较粗糙时,这一结论同样成立。论文进一步拓展至可转移效用博弈,发现(3)当帕累托边界为近似线性时,任何帕累托有效、个体理性的分配机制同样不依赖于分歧点的信息。
该文将理论结果应用于公理化讨价还价、剩余分配和垄断定价问题。在公理化讨价还价问题中,本文证明了线性问题的所有对称、帕累托有效机制都等价于等概率抽签机制;在剩余分配问题中,研究发现所有满足平等主义的机制结果都等价于分歧点结果。在经典的双边交易问题中,本文证明了当交易恒有效率为共同知识时,即使卖家与买家价值存在统计相关性,垄断卖家也无法得到所有剩余。该文的发现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还在分歧点信息为敏感信息的市场场景中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作者简介:郎旭,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副研究员,其主要研究方向为博弈论、拍卖理论、机制设计、信息设计。研究成果发表于Games and Economic Behavior, Theoretical Economics, Economics Letters, Social Choice and Welfare等期刊。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16/j.geb.2025.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