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5日下午14:30-17:00,山大“思考”经济学理论系列讲座(THINK Seminar)2025年第9期顺利召开。南京审计大学杨春雷教授应经济研究院邀请,开展了主题为《积啬成德——基于传统华夏思想的现代视角梳理展望融通古今的中国(德本/道义)经济学》的学术报告。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郑捷教授主持会议。

杨春雷,南京审计大学泽尔腾经济学实验室主任,2016年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德国多特蒙德大学经济学博士,曾长年任职台湾中央研究院。主要研究领域为博弈论及行为与实验经济学,曾在PNAS,JET,IER,GEB,QE,EE,EER,ET,JEBO等一流国际期刊发表多篇论文。近年开始关注中国传统思想的现代经济学梳理,有《德本论:华夏道德仁义礼体系的一个经济学视角梳理》一文发表在《文史哲》。

杨教授指出作为一种社会性动物,人类文明的发展离不开有效的社会组织,而社会组织的核心问题在于合作。然而由于外部性的存在,合作难免陷入社会困境(Social dilemma)从而造成社会效率的损失。如何有效促进社会合作是从生物学等自然科学到经济学等社会科学再到哲学等人文学科共同关注的议题。
从经济学主流的理性人假设(纯粹自利、完全理性)出发,搭便车是社会困境的必然结果,制度校正成本较高效果有限。上世纪90年代勃兴的行为经济学从理论和实验的层面对理性人假设提出挑战,发展出了有限理性和社会偏好两个研究分支。然而,行为经济学目前的探索多还仅限于论证两者的存在,并未将其系统应用于社会困境的实际解决。而中国古代思想体系作为一种社会和政治哲学,历来以解决有效社会组织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而基于此发展出的“德”体系特别强调知、仁、勇(《中庸》三达德)为其根本德目,而其中的知与有限理性假设、仁与社会偏好假设相耦合。
杨教授最后表明结合现代行为经济学的术语和研究成果可以方便现代人更好地理解德本的华夏传统思想,避免误解。而从华夏传统德本思想体系中汲取养分可以更好地为行为经济学的研究结果在解决有效社会组织问题的应用上提供帮助。因此该研究试图对比理解中华传统思想和现代行为经济学的思想成果并加以交叉,以期为解决社会困境的制度设计提供更好的思路,为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供理论进路,为实现中国传统思想的社会科学化建立自主哲学社会科学知识体系建立范式。
本次讲座为探索中国传统思想与现代经济学的融合提供了重要启示,展望未来,这一跨学科对话将继续推动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学理论创新与实践发展,与会师生纷纷表示收获良多。